順義博物館
| SHUNYI MUSEUM |
順義博物館建筑面積7656平方米,共分為四層(含地下一層),可同時展出近千件藏品。位于二樓的順義歷史文化展廳為博物館的核心展區,已展出從史前時期一直到近代的順義出土文物,涉及石器、玉器、青銅器、金銀器和陶瓷等共上百件。
順義歷史文化展以展示文物為核心,配合圖文、模型、場景、多媒體等多種多樣的輔助手段,以深入淺出、直觀易懂、富于美感的方式介紹了文物承載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內涵,金大陸承擔了該館的制作任務。
設計思路
| DESIGN IDEAS |
順義歷史文化展的根本使命,是彰顯順義的歷史文化特色。因此,展陳以文物展示為線索,以內涵解讀為延伸,力爭講好順義的精彩故事。
為了提供更好的觀賞體驗,展陳還采用多媒體互動系統將知識和游戲有機結合,大型多媒體屏幕不間斷播放順義文旅資源及順義博物館的活動。一層的大型多媒體沙盤,使觀眾可以直觀地欣賞順義的山川地貌和歷史遺跡,感受這跨越了千年歷史的精神觸動。
展覽欣賞
| EXHIBITION VIEWING |
順義博物館以黃棕色色調為主,恢弘大氣。博物館墻體設計以流動的潮白河為基底,并以順義出土的文物剪影為裝飾?,F代風采與歷史文脈相結合,彰顯了順義區深厚的文化底蘊。
《順義歷史文化展》
序 廳
順義,京東國門。上古先民定居聚落,漁陽燕薊北疆腹地,狐奴安樂稻作肇始。唐歸順州明稱順義,近代斗爭紅色熱土。作為新時代的空港新區宜居新城,順義更展開金色的翅膀。
第一單元:先民家園
順義地區最早的人類活動,可以追溯到萬余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。展廳設置有“原始人生活微縮場景”,該場景設想了孤奴山下原始部落打磨石器、制造陶器,從事馴牧業的畫面。
第二單元:冀燕故地
夏商周時期,這里閃耀著青銅時代的光芒。青銅鼎、觶、爵、觚等置于中心柜和通柜中,向觀眾訴說著冀燕故地的歷史往事。
黍谷回春昭示著戰國時期順義地區農業文明的發展,展廳通過二維動畫,為觀眾呈現了燕昭王擁彗先驅、鄒衍吹律的歷史典故。
第三單元:孤奴安樂
漢闕巍巍,引領觀眾穿越進入秦漢時期的順義。展廳以漢代畫像磚的圖案作為原型,制作了一組漢闕立體造型。兩闕之間連接土夯效果墻面,作為展廳與外層扶梯空間的隔斷,從而形成了一個獨立的觀賞空間。
多媒體場景“魚米之鄉”由背景畫和前景硅膠人物及地物共同組成,講述的是漁陽太守張堪引進新的農作品種,并傳授新的生產技術,使得順義成為北京最早種植水稻區域的故事。
展廳還設置了“電子模擬考古發掘體驗區”,觀眾可以通過電子屏幕點擊使用考古專業工具,親自探知地層下未知的秘密,近距離觸摸歷史,與古人對話。藝術圖文以及錯落排布的眾多陶器、青銅器和五銖錢,則見證了這段質樸而又充滿活力的歷史進程。
第四單元:北國疆土
順義地區的一幅神秘的歷史地圖紗幕,揭開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順義歷史的序幕。通柜中的文物銅洗、銅熏爐、帶鉤、青瓷虎子以及大營西晉墓、林和北朝墓等圖文信息,為觀眾呈現出當時真實的社會面貌。
第五單元:歸順之州
唐玄宗開元四年,契丹族紇便部入關歸附大唐。展廳復原了大型唐代建筑的整體氛圍,并設置有“順義古城沙盤”展項,以歸順州府城微縮場景和多媒體視頻巧妙結合,再現了大唐州府的古城風貌,使觀眾猶如身臨其境。
第六單元:京都畿輔
順義地區在遼代時期屬遼國地域,遼代契丹族常以狩獵活動為其民族特征。展廳內二維動畫講述了遼代貴族的四季捺缽活動,大型通柜通過展示雞腿瓶、皮囊壺、萬字紋綠釉罐等精美的遼瓷陳列,為觀眾呈現出一幅立體豐富的游牧民族生活圖景。
第七單元:明清府縣
明洪武元年,撤順州改順義縣。展廳設置“京東古鎮大楊各莊”微縮場景,配合半景畫展現了當時“塵廬雜稠,百貨駢集,輪蹄輻馬,煙霧千家”的熱鬧繁華景象。
第八單元:英杰之鄉
在歷次革命斗爭中,順義軍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英勇奮戰。展廳設置“地道戰多媒體場景”,通過焦莊戶地道戰的剖面,向觀眾展示了“地下長城”的偉大。同時,配合各類情節展示了老區相親們開動腦筋,與鬼子斗智斗勇的精彩場面。
第九單元:今日順義
在工業強縣和臨空新區章節,展廳頂部的天花藝術裝置張力十足,多媒體視頻呼應相關展品,形象直觀。整個區域造型大氣、材質新穎,很好的展現出順義的現代化建設發展成果。
在現代新城章節,地面使用動態投影表現順義自1995年至今GDP的數據變化,大型沙盤和觸摸屏聯動視頻片,綜合演示了順義現代化綜合新城至2035年規劃。順義形象宣傳片作為總結,以及大型藝術裝置的集中展示,給觀眾帶來了順義經濟精彩紛呈的視覺感受。
結 語
| EPILOGUE |
順義歷史文化展生動的向觀眾講述了,鄒衍吹律、張堪種稻等傳奇故事,藝術化的演繹了石斧青銅、安樂故城、古城古道、石碑廟宇等歷史文化足跡。
順義博物館為大眾集中展現了,順義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進程,以及順義千百年來的風土人情,有著極高的欣賞價值,是人們開拓視野、擴大見聞的新晉文化寶地。